【品牌家纺网讯】40年很长,沧海桑田、楼起城起,改革春风吹遍川姜大地,千树万树“绣花”开;40年也可以很短,弹指芳华,在家纺产业中闯荡的人啊,“归来仍是少年”。
40年里,南通家纺城长成,从农民自发组建的“摆地摊”集市到年交易额超1000亿元的世界第三大家纺中心;40年里,“蓝丝羽”成长,从注册资金58万元人民币的小微企业到注册资金6558万元的规模集团企业。
从改革的春风中一路走来,江苏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与南通家纺城同频共振,这个家纺企业的发展历程,澎湃着新时代农民创新创业的激情,也见证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南通家纺城乃至整个家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
中国南通家纺城
“蓝丝羽”董事长俞建辉说:“企业从无到有,我们一直干得很有劲。为什么呢?我想关键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家纺城的发展对我们的帮助,分担了企业发展中需要去投入解决的很多事情。”
初入市场 在激荡着农民创业潮的新时代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上世纪70年代,通州、海门交界的叠石桥作为“三不管”地带,自然成了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活动和躲避打击的“避风港”。当地农民为了增加点“外来收入”,开始做起绣花枕套。
俞建辉对此记忆犹新:“当时就是石板凳上用茅草铺顶,这就是最早的摊位,农民就在这个摊位上进行交易。”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川姜大地,当地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家纺产业的发展,迈入新时代的农民们激发出蓬勃的创业激情。就这样,自发形成的布票、粮票等交易集市,逐步发展为家纺原辅材料集市。
“一批人专门从外地采购布料回来卖,另一批人把这些布料买回去做成成品进行交易,还有一批人拿着这些成品到全国各地商场、纺织公司、街道去推销。”那个时候,俞建辉的父辈们就是这群走南闯北销售大军中的一员。
上世纪80年代,俞建辉从学校毕业,跟着亲戚一起闯荡社会、四处推销家纺产品。联系下家买,联系上家做,一点点地打开产品销路,“学校毕业没工作,我就把枕套之类的拿到全国各地的市场去推销。那个时候是没有门店、工厂的说法的,只有一些农民家庭户在做。”
“家家倒商品,人人搞推销”,1987年1月15日,志浩布匹交易所开张,1989年5月,志浩市场成品区也随之开张,一切开始变得不同。
初创企业 在南通家纺城里实现质的飞跃
2000年,俞建辉带着多年积累的资金,回老家盖了几间房子作厂房,并购进了8台缝纫机,创办了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同年8月,志浩工业园区A、B区兴建,成为南通市第一家乡镇工业园。
产品开发、原料采购、生产销售……企业初创期,每个环节俞建辉都亲力亲为:“当时的生活充满了未知,我每天都是一头的劲,充满斗志,忙碌但很充实、很快乐。”2002年,俞建辉注册了“蓝丝羽”商标,正式开始企业化运作。同年,增加注册资本458万元,开始在国内推行连锁加盟经营模式。
2004年家纺城市场动工兴建,包括面料市场、成品市场、星级酒店、客运物流中心、综合配套服务区五大功能片区。
政府的规划主导为蓝丝羽的发展插上翅膀,2006年,“蓝丝羽”开始扩张,建设厂房6万平方米、综合性办公大楼1000多平方米。
2008年初,正式迁入新厂区,公司注册资本也增加到4558万元,实现了“蓝丝羽”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同年,“蓝丝羽”邀请影视明星张国立、邓婕夫妇做形象代言人,并联手中国铁路媒体旗舰运营商开创中国家纺行业品牌“在路上”传播方式,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南通蓝丝羽家纺
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注定是家纺产业蓬勃发展的青春岁月。包括“蓝丝羽”在内的众多家纺企业的产品从南通家纺城销往国内80%以上的地级市,同时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川姜镇也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中国家纺名镇”“中国最大的家纺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家纺交易市场”“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初心传承 在创新转型中赢得家纺话语权
2010年,金融危机“余震”还在,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也逐渐兴起,对线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触动,作为传统行业的家纺业也慢慢地迎来了“寒冬”。
“整个大环境的变化驱使公司寻找突破口。”俞建辉坦言,家纺企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但家纺也是人们离不开的行业,是永恒的产业,“市场瞬息万变,产业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力量,要顺应潮流,不断创新。”
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蓝丝羽”整合资源,探索全新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在发挥传统门店优势、吸引消费群的同时,在网络上做品牌推广,形成品牌粉丝群,将线上购买与实体店体验相结合,搭建门店、网销和公司三者互动平台,赢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2015年,“蓝丝羽”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而就在这一年的8月,南通家纺城(川姜镇)规划了16万平方米的微供街区,为微商提供优质家纺产品,打造微供市场。
今年,“蓝丝羽”在原本全自动被子吊挂生产线的基础上,再投入1400余万元引进了一条全智能化定制生产线,目前正在安装设备。这条生产线以大数据推动个性化定制,从客户下单到订单包装实行一体化操作。俞建辉说:“客户在下单前就可以通过客户端对产品原料、花型、尺寸等进行自行选择和设计,通过大数据传送到生产线,快速反应,按需订制。”
如今的“蓝丝羽”,从以跑腿摆摊积累的58万元投资的小微企业,发展到注册资金6558万元的规模集团企业,年销售额达3亿元,为通州家纺业赢得话语权。
而经过3年发展,南通家纺城的微供市场迅速集聚520家商户入驻,全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成为家纺城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创新”样本。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QQ:2570438332或来电021-6053662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