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个明媚的江南五月天。
南通位于通州川姜镇志浩和海门三星镇叠石桥的两个家纺市场,来了一群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他们到处走走看看,不时停下来问问聊聊,却并不采购。人们不禁好奇:他们来做什么?
原来,这群“老外”是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官员。经过仔细调研,家纺城在版权保护上取得的突出成绩让这些WIPO官员震惊。专家们连声赞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希望。”
随后,WIPO的官员又连续三次来到这里:2008年6月,南通家纺市场被WIPO列为全球首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2008年10月,南通家纺市场被WIPO授予“版权创意金奖”;2009年3月,WIPO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在南通家纺市场启动……
2009年12月,江苏省版权局局长徐毅英率团专程赴日内瓦,正式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南通家纺市场版权保护调研报告》,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充分肯定。
一场官司引发的版权保护意识“萌芽”
作为中国重要的棉产区,肇始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南通逐渐成为近代轻纺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在志浩村和叠石桥村的结合部,一个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布匹和床上用品集市悄然而生。据南通市版权局局长范平介绍,当时这样一个“草根市场”,农民们露天设摊,无序运作,争夺花型的侵权盗版行为层出不穷。
1996年3月,台湾商人林氏兄弟来到志浩市场创办了翔升布艺(今东帝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带来100多个新颖、时尚的花型,日销数千米,开业一个月就赚了近千万元。
东帝兴公司经理徐文庆回顾说:“那时,看到我们的漂亮花布这么赚钱,农民布商们眼红了,你卖什么花型,他仿什么花型,我们公司的生意一落千丈。”
台湾客商心急如焚,他们展示了有关版权证明。但当地农民布商却不买账:“印在布上的花花草草,有啥版权不版权?我们不懂;照着好看花样‘依葫芦画瓢’,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干的。”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QQ:2570438332或来电021-6053662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