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 行 情 人 物 展 会 人 才 特别策划 品牌动态
十大家纺品牌排行榜
十大窗帘品牌排行榜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热点资讯 > 正文

农村是下一个纺织品消费增长地

发布:2009-11-10浏览:来源:www.tex68.com编辑:胡玲

在刚刚闭幕的106届广交会上,纺织服装成交额回升5.9%。业内指出,各种迹象表明,纺织服装行业最糟的阶段已过去。

今天,衣着纺织品已经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商品,不仅是青年人,就连年逾古稀的老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都不足为奇,面料的选择也多了很多,纯棉、针织、涤棉、真丝等等一应俱全。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城市和乡村的大街小巷里,人们的穿着都还是单调的黑、白、灰,面料主要是粗棉布。建国60年以来,从我国居民对纺织品的消费变迁,直接透视出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的显著影响。

60年:从黑白灰的粗棉布到五颜六色的化纤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国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服装却是最为简单朴素的粗布衣服,军绿、海蓝充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和苏维埃工农联盟,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服饰,灰布列宁服、哥萨克式斜开襟小立领衬衣、伊凡诺夫式鸭舌帽、娜塔莎式布拉吉开始显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反”、“五反”、“公私合营”,也许是第一次使资方人士自觉地解下领带,脱去西服革履,融入工人群众之中。那个时候,工农装成了4亿人的向往。

1960至1963年间我国经历了特大自然灾害,同时又面临着激烈的国际政治斗争,匮乏的经济使得人们的服饰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普通居民对服装衣着的态度写真。文化大革命期间,绿色军便服是所有人唯一认可的服装。此时,居民家用纺织品也主要以粗布床单为主,款式和花样非常单调,只有在新婚夫妇的居室里能够看到一些崭新的床品,而一套新婚的床品往往能够贯穿一个家庭几十年的使用跨度。

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中国人的服饰文化也变得蠢蠢欲动,国民都希望在蓝、绿、灰的单调衣装中增加一点亮色。这时,属于工农服饰风格的烟色棉布条绒大棉袄登台亮相,再配上一条灰色长毛绒领子,有的少女配上一条红绒线化纤围巾,则是额外的装饰物了。此外,还有礼仪、劳动均可用的白布劳动帽、白布围裙和套袖,也代表着70年代的服装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服装设计进入人们的生活,服装由裁缝的单件制作或小作坊加工转变为工厂成衣化批量生产,面料也由粗棉布转为化纤等材料,但样式相对还非常单调。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风格由单一渐趋多元,色彩由单调趋于斑斓,而隐于背后的是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变化。“越来越个性,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斑斓”,这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变化鲜明而有力的写照。

尽管时代变迁,人们的穿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一些符号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被传承下来。代表中国传统服装的旗袍、唐装、中山装,以及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在新时期更加彰显出其在服装领域的优势地位,呈现“循环上升”的趋势。目前高等教育课堂上正在研讨如何将这些传统元素提取出来,结合现代工艺和手法,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近几年,随着纺织工业发展对化纤需求增长和聚酯国产化技术的重大突破,我国聚酯和涤纶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近30%,涤纶纤维在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近50%。目前市场对化纤仿真技术、天然纤维改性技术、新型纤维和材料的开发和创新需求进一步增加。

改革开放也引领着居民家用纺织品的花样翻新。布艺、亚麻、丝棉、竹纤维等不同种类的织品变换着家居的风格,家用纺织品的种类数量和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服装类织品。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QQ:2570438332或来电021-60536628删除。

1 2 3
关键字: 纺织品消费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在线帮助 | 隐私声明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客户端

Copyright © 2009-2024 Tex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品牌家纺网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在线投稿及友链交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400-616-9698 广告投放热线:13120862396

声明:图片及内容来源于公共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QQ:257043833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