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家纺网讯】眼下正是市民换用秋冬被的季节,许多居民小区、社区市场内出现了许多现场加工蚕丝被的流动摊,品牌家纺售价两三千的纯天然蚕丝被,在这些流动摊上不到一千元便能买到,低廉诱人的价格自是吸引了不少家庭主妇们的排队加工、购买。
然而这些号称“真材实料价格实惠”的现场加工蚕丝被质量可靠吗?
现场走访——加工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9月26日上午,记者在平阳路某大型社区的菜市场内,见到了这样的蚕丝被加工流动摊。摊主告诉记者,他们是浙江蚕丝加工厂的员工,每年都会带着大批桑蚕丝和加工蚕丝被的机器到北方各地现场加工蚕丝被。过去只有宫廷贵族才能用得起蚕丝被,现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新婚夫妇,更是要买价格不菲的高档蚕丝被。
摊主称,品牌家纺在营销广告及店面租用装修费用上投入巨大,所以内胎重量品质相当的蚕丝被,品牌家纺店比现场加工摊价格贵出3至5倍。
面对质疑,摊主手握打火机,从纸箱中揪出一撮蚕丝点燃,向顾客们展示真假蚕丝的鉴别方法,“真蚕丝烧过之后有黑色灰烬,用手指搓会变成粉末。”
在这家流动摊上,加工蚕丝被每斤蚕丝价格为200元,被套每条60元。一般春秋单人被需要3斤左右蚕丝,单人冬被需要4斤左右蚕丝。记者算了算,一条被子制作下来,需要花费660元到1000元。
摊主称,他们从9月上旬开始现场加工,平时每天能接单十来条,双休日一天就能加工30余条。每条被子的加工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顾客立等可取。
质量检测——当心真蚕丝被掉包
9月26日上午,记者带着摊主展示的一团蚕丝样品来到山西省纤维检验局。该局总工程师亢秀杰,当场揪开丝团,又揉又搓,并找来打火机,将一小撮丝团燃烧,捻碎闻异味。“从燃烧灰烬的特点和气味来看,这团样品丝属于品质不高的柞蚕丝,并非摊主所说的桑蚕丝。”但亢秀杰告诉记者,根据她多年的纤检执法经验,样品合格并不意味着加工被胎纤维一定为蚕丝。
在该局业务科,工作人员拿出一份今年5月份出炉的桑蚕丝被胎纤维成分检验报告。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一位市民在流动摊现场加工蚕丝被的被胎纤维,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被胎纤维内的实际成分为蚕丝、粘胶、涤纶、腈纶、锦纶,而蚕丝在被胎纤维中的比例不足20%。“现场加工蚕丝被的摊贩,给顾客絮被用的被胎纤维早就准备好了,九成不是真正的蚕丝。”这位工作人员称,将真假蚕丝被胎掉包是一些摊位惯用的手法。记者了解到,省城迎泽桥西、五龙口、兴华街、双塔街等居民区密集的街道都有这样的摊位。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QQ:2570438332或来电021-6053662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