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正是一年一度春茧上市的日子。在浙江、江苏、四川、广西等丝绸重镇,蚕茧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0%,创下15年来的新高。奇怪的是,在这收获的季节里,面对高涨的价格,蚕农脸上却难见喜色。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蚕茧价格飙涨致使生丝生产成本达到30万元/吨的同时,其市场销售价格却只有28万元/吨,并且还有下滑的趋势。这也意味着,一家缫丝厂生产越多,赔得也就越多。这一局面让厂家进退两难,为此四川一些丝绸企业近日已经开始选择停产。
生丝上涨的成本为何没能在产业链终端——丝绸价格上得以消化?蚕茧涨价为何会逼得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缫丝厂走投无路呢?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赴作为江南丝绸主要产地和交易基地的浙江嘉兴和江苏吴江盛泽进行深度调查,为您剖析丝绸行业“茧丝价格倒挂”的深层症结。
产业链调查
成品价格微涨致旺季不旺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蚕茧价格飙涨之后,最终端的丝绸商品按理应该最能直接反应涨价所带来的影响。为此记者前往我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江苏苏州的盛泽镇。
盛泽历史上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然而记者在当地的“丝绸一条街”上却看到,沿街两旁的店铺门可罗雀。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QQ:2570438332或来电021-6053662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