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家纺网讯】今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当下距离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紧迫。而这剩下的时间,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同样关键。
五年前,《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庄严地承诺了行业的降耗目标、环保目标等;如今,行业正在做着最后的积极努力,力图完美“收官”。事实上,纺织服装行业一直以来就把节能减排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不敢懈怠。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部分棉纺、化纤、印染企业进行义诊,重点针对染整、棉纺开展节能减排潜力诊断工作。
2009年,在铜牛、红豆、如意、报喜鸟等十家纺服企业首次公开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上,“节能减排”的内容赫然在目。
今年7月,中纺协启动了“落实责任 你我同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活动,这不仅是落实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产业界首次发动的全价值链节能减排行动。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的节能减排状况、效果到底如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企业有无可资借鉴的经验?就这些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研究员胡柯华,以及几位纺织服装企业家。
现状 成效与压力并存
“十一五”前四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增加值(按可比价)能耗下降了39.27%,单位增加值(可比价)污水排放量下降了22%,热能、中水和纤维的循环回用生产已初具规模。
有媒体报道,在欧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服饰上已经出现了“碳标签”;日本的一家公司的营销手段是以旧换新,消费者可以用穿过的旧衣服换取新款服装,旧衣服赠送困难人士或经过重新设计加工后变成新款服装;我国香港地区制衣训练局联合成立了香港的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联盟,计划今后在服装生产上进行低碳流程设计,并转化为成衣上的碳标签……这是目前国际上对于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在服饰上所做的具体努力。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QQ:2570438332或来电021-60536628删除。